查看原文
其他

家有“学霸”女儿和“学渣”儿子,这位总裁父亲说双宝家庭应该这样教育

兰妮 爬藤news 2022-11-03

随着“二胎政策”的推行,越来越多双宝家庭出现了。当一个家庭有了两个孩子,教育这件事便变得更加复杂,更加微妙,也更加考验做父母的智慧。


王先鹏先生是某知名教育机构合伙人,从事国际教育行业十几年,经手无数高端留学案例,是名副其实的沪上国际教育专家了



先鹏老师家有两宝,女儿北京出生,八岁,儿子在美国出生,今年六岁。

 


虽说两个孩子年龄相近,从小也一起长大几乎没有分开过,但他们却性格迥异。


女儿安静、内敛、成绩优异,典型的乖乖女。喜欢音乐,且钢琴天赋异常,从4岁开始学钢琴,5岁的时候就能自己谱出一支小曲子了。目前正在一个国际小学念二年级。

 

而儿子,用先鹏老师的话说就是“学渣”一枚,不按常理出牌,没办法在书桌前安静呆着超过半小时,最感兴趣的东西是乐高,即将进入姐姐的学校上小学。


 

家里虽然有这两个小活宝,但应用在姐姐身上的教育方法完全没办法在弟弟身上复制。


不过,在教育这件事上,王先鹏也从来没想过要复制:“孩子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快乐地生活就是成功的教育了。”

 

我以为作为沪上知名教育人的先鹏老师,会以“成为精英”的要求去要求自己的孩子们,没想到他如此“佛系”。 在魔都,已经很少见到如此不焦虑的家长了。


根据学霸女儿的兴趣,先鹏老师早早就为她规划好了一条艺术升学之路。


而对于小儿子,虽然先鹏老师调侃他是“学渣”,但在他看来,在中国传统教育的语境下才存在着“学渣”这种词语。


  

学渣,是只存在于中国的词汇

 

“从孩子的特点分析,我儿子属于那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孩子。你让他伏案写东西学习,他是非常抵触的。


但最近乐高正在举行各种大赛,他会天天没日没夜研究乐高,非常有创造力。他也很有领导力和主见,全班同学几乎都很信服他,跟他配合。


先鹏老师说,这种孩子放在美国,教育培养路径就是发挥他的特长、创造力,尤其是他的动手能力。


但这类型的孩子如果放到国内的小学里面的话,就会沦为“学渣”“后进生”,“就完全抹杀掉了孩子的长处和潜力。”



的确,不仅是学校,很多家长有时也在扮演着扼杀孩子潜能的角色。他们仅仅是凭借着孩子暂时的成绩,就把一顶顶糟糕的学渣帽子就往孩子头上扣。


他们一看到孩子没办法安静坐下来学习时就开始焦虑,认为孩子不争气、不是学习的料。“但是他们其实就很容易错过孩子真正发挥潜能的时候。


所以,对于小儿子的教育,先鹏老师会从孩子兴趣出发,引导着他去学习。


因材施教,激发孩子学习内驱力


先鹏老师认为,很多家长定义的“学习”就仅仅只是指课业内的学习,但事实上,生活处处是学习。

“对于我儿子这样的孩子,与其强迫他学,不如引导他学。”


先鹏老师会跟儿子说,如果不识字,很多乐高、机器人的工程图纸、单片机线路图你都看不懂怎么办?于是儿子开始愿意去学习汉字了。


儿子还喜欢看科普类的视频、文章,喜欢研究机器构造原理。“他每天都想知道这些东西的why,我会告诉他,在探索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些公式知识,学会了以后才能更好的实现你的构想。



再比如说他说想参加全球机器人大赛,我说机器人大里面的定滑轮、动滑轮、传动轴等,这你都不懂怎么办?他会问,怎样才能懂呢?我说你要好好学习,要学好汉字,看懂英文,然后才能去学习那些更高深的东西。他就真的会很认真的去学了。


先鹏老师认为,教育应当是一个引导的过程,家长即便再忙也要尽量参与,去有方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去主动学习。


在他看来,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凭借分数去判断一个孩子,其实是一种偷懒的教育方法,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花时间去真正的了解和观察他们的孩子的特点和长处。

 

实用主义教育已经过时了


先鹏老师的女儿则跟儿子截然不同,她学习会特别专注,“是有板有眼那种认真,老师说写英文花体,就天天认真的练。但如果你让她去做决定的时候,她可能一时之间也会很犹豫。”

 

根据女儿的性格和对钢琴的兴趣,先鹏老师和女儿一起制定了一条“艺术之路”。他会用自己的职业优势,为女儿提供最优质的艺术教育资源。

 

“像曼哈顿音乐学院这些顶尖的音乐学院,其实往前倒推每一年孩子的学习规划都是有规律的。应该上怎样的高中、怎样的初中...我现在也在考虑,要不要把她转到上海音乐特色比较强的小学。”

 

很多家长会觉得,艺术可以作为孩子业余特长爱好,但并不鼓励他们把艺术作为未来学习的专业和从事的事业。


因为相对于金融、计算机、科学等学科,艺术的学习首先就花费不菲,毕业后似乎也没那么好就业,是一门“不实用”的学科。

 

那为什么王先鹏还义无反顾支持孩子的兴趣,坚持送女儿走上艺术之路呢?

 

先鹏老师说,在美国,东北部和西海岸的教育文化理念差别很大。

 

东北部的话精英阶层认为,孩子读书不是为了进某一家公司,干某一份工作,而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价值。



“美国的文理学院就是精英大学的原型,它们是不设置金融、会计这种课程的,他们想要培养的是有独立思想、自主学习能力的人。他们认为,专业化的技能和学科培训培养是蓝领和白领工人,而不是真正的人。


而美国整个中西部,崇尚的是实用主义,这也是美国现代精神的一个主体。


“我们小时候总是被教育要学个实用专业,出来以后好找工作。但是比如十年前学的5G通讯技术,都现在早已从大学专业中换代。


科技进步得太快了,可能你现在学的专业,毕业以后它就已经再一次更新迭代了。而学习的能力、探索自己的能力、创造力才是一个人核心的素养。这些东西永远不会淘汰。


先鹏老师认为,所谓的教育实用主义,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其实是不够“实用的”。


“学习还是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才能够让他们在未来世界具有竞争力。这也是为了抗职业疲劳,没有兴趣的时候,我们最容易对一件事半途而废了。

 

重要的不是实现目标,而是培养孩子的目标感

那么,先鹏老师对两个孩子到底有着怎样的期望呢?


我对孩子的期望就是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开心开开心心就好。


很多人说如今教育也开始拼爹妈了。但我认为,父母只是帮助孩子把控方向的人,其他还是要让孩子自己选择,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


暑假里,先鹏老师没有给孩子报任何奥数班、思维培训班,儿子就参加了乐高训练营,女儿每天练两个小时钢琴。剩下的时间就是原生态苍山洱海的探索和海滨的嬉戏。


“这个阶段,兴趣是最重要的,如果我每天逼迫孩子练六小时钢琴,可能她的确会暂时性的进步很快,但钢琴这个东西对她而言可能慢慢就成为了阴影。”


那女儿是必须考上顶尖音乐学院吗?


“其实曼哈顿音乐学院,我只是告诉她那是个目标,告诉她通过怎样的努力和路径可以达到那个目标。


她成长的道路上也可以拥有其他的目标,但不管怎样,路是自己选的,重要的是要坚持地走下去。


先鹏老师认为,对于孩子学习生活来说,目标感很重要。


“比如前两天姐姐说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攒了几十个贴纸,老师说50个贴纸就可以兑换一个奖品。我觉得挺好的,这个过程可以训练她的目标感,姐姐和弟弟的目标感现在都蛮强的。


姐姐有计划地努力获取贴纸—为了为了钢琴,弟弟不遗余力地积攒—为了乐高。他们会明白通过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才能一点点靠近自己的目标,没有任何人能施舍。”


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已经几千年,但甚少有学校和家庭真的做到这一点。而先鹏老师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深入孩子个性、灵魂的教育。


我相信,孩子们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得到的润泽,足以使他们成为先鹏老师期望的那种有学习能力、探索自我能力的孩子。而这样的孩子永远不会被社会淘汰。

 

 


END 
 

往  期  精  彩







觉得有用,请点“在看”告诉老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